艺术家: 乌维·施瓦策、张莫、史杰鹏、维勒纳·帕拉威尔、卢西恩· 卡斯坦-泰勒、奥利弗·查娜瑞、阿当·布鲁姆伯格、弗洛伊·图铎、莫纳·维塔曼、滨口隆介、高酒井、彼得·阿林格、劳伦斯·阿布· 哈姆丹、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埃德加·艾克尼奥斯、艺术与语言、亚当·阿维凯尼、阿西施·阿维昆塔、马丁·贝克、尼奥·巴娄法
等85位艺术家
地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

票价: 20.00 购票信息 大麦网 格瓦拉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
主题:社会工厂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

联合策展人:周安曼、康喆明、刘潇

电影项目策展人:希拉·法勒

音乐项目策展人:尼古拉斯·布斯曼

参展艺术家:颜峻、刘鼎、赵亮、周滔、关键词实验室、杨沛铿、黎清妍、高世强、李消非、郑国谷、何翔宇、黄然、胡柳、赵延年、孙逊、刘窗、季云飞、十里店档案计划/大卫·克鲁克&伊莎贝·克鲁克、想象的公园/袁文珊、王子月、李秀勤、黄文海、王兵、黄明川、陈界仁、陈滢如、致颖、侯俊明、余政达、尼奥·巴娄法、纳瑞梅因·马里、彼得·阿林格、彼得·弗里德尔、马丁·贝克、娜蒂·马瑞、苏珊·苏普利、阿德瑞娜·梅里斯、阿拉克萨达·多曼诺维克、哈伦·法洛基、KP·博赫姆、尼古拉斯·布斯曼、朱塔·寇泽、罗瑞塔·法仁霍兹、蒂博·哈雅斯、沙巴哈维·考尔、阿西施·阿维昆塔、CAMP(莎娜·阿南德,阿烁克·苏库马让)、娜塔莎·萨德尔·哈格希海/乌维·施瓦策/罗比·威廉姆斯、彼得·杜拜、阿米·林可、酒井高&滨口隆介、劳伦斯·阿布·哈姆丹、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威廉姆·德·罗杰、莫纳·维塔曼&弗洛伊·图铎、安东·维多克、黄汉明、艾瑞克·斯汀伯格、常赛坦、史蒂芬·维勒慈、艺术和语言、阿当·布鲁姆伯格&奥利弗·查娜瑞、苏珊娜·崔斯特、埃德加·艾克尼奥斯、刘艾真、路易斯·罗勒、约瑟夫·康奈尔、肯·雅各布斯、莎朗·洛克哈特、达瑞·马丁、亚当·阿维凯尼、卢西恩·卡斯坦-泰勒&维勒纳·帕拉威尔、史杰鹏&张莫、何子彦、泰勒·库巴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
主题: 城市车间
策展人:朱晔
地点:上海新天地、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静安嘉里中心

上海新天地
展览主题:景观城市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3月8日

上海K11 购物艺术中心:
展览主题:生产之镜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19日至2015年3月8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主题:人机未来
展览时间:2015年1月17日至2015年2月28日

静安嘉里中心:
展览主题:城市客厅

安塞姆·弗兰克
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Franke)是一位策展人与作家,担任柏林世界文化宫视觉艺术和电影部主任。2012年,他策划了台北双年展“现代怪兽/想像的死而复生”。2010-2014年,他的展览“万物有灵”在安特卫普、伯尔尼、维也纳、柏林、纽约、深圳、首尔和贝鲁特各地巡展。2013年,他在柏林世界文化宫与迪德里克·迪德里克森(Diedrich Diederichsen)共同策划了“全球:加州与外部的消失”,并独立策划了“元年之后:合作的地界”。

2006-2010年,弗兰克担任安特卫普特大城市艺术馆的艺术总监,组织策划了彼得·弗利德(Peter Friedl)、约阿希姆·科斯特(Joachim Koester)、瓦莱丽·孟恩利(Valerie Mannaerts)等多位艺术家的个展,共同策划了展览“谢尔盖·爱森斯坦:墨西哥绘画”,并策划了“拟态艺术”、“绘画文献”等群展。他担任了在意大利特兰托举行的第七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或称欧洲宣言展)“灵魂,或是灵魂流放之恼”的策展人。2006年之前,弗兰克曾任柏林艺术工场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组织策划了多个展览。例如,2003-2004年,他与埃尔·魏兹曼(Eyal Weizman)及其他艺术家共同策划“领地”展览,并在马尔默、斯德哥尔摩、鹿特丹和特拉维夫举行了巡展。2006-2007年,他与伊内斯·沙伯(Ines Schaber)、娜塔莎·萨德尔·哈吉安( 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及朱迪斯·霍普夫( Judith Hopf )共同发起了展览“无论光线多么明亮,夜晚终会发生交集”。此外,弗兰克也是若干出版物的编辑,并定期为《e-flux》和《Parkett》等多家杂志撰稿。
周安曼
周安曼以多重身份游走于艺术设计间,她策展、制作、编剧、叙说以及出版。2004-2008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协助承办多项国內、外展览,包括第五、六届台北双年展。她同时也是2010年台北双年展助理策展人,2014年担任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之一。近年文章与译作发表于《典藏今艺术》、《艺术家杂志》、 《 LEAP艺术界》、《MOT/TIMES线上志》 。2014年成立《一本文化》为一独立艺术书籍出版社。目前定居工作于台北。
康喆明
康喆明(Cosmin Costinas)1982年生于罗马尼亚萨图·马雷。自2011年起任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执行总监及策展人。此前他曾担任荷兰乌得勒支当代艺术基地(Basis voor Actuele Kunst)的策展人(2008-2011);首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0);以及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杂志编辑(2005-2007)。在Para Site工作期间,科斯提纳斯参与策划的展览有:热望之房,性与香港(2014);历劫余生唯人体?行为艺术的新转化、历史及相关机构(2014);疫年日志:恐惧、鬼魂、叛军、沙士、哥哥和香港的故事(2013,并将于2014至2015年在台北、首尔及旧金山巡展);太平天国:可能的历史交汇(2012,并于2013年至2014年在伊斯坦布尔、新加坡及纽约巡展)。
刘潇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研究员,跨媒体艺术学院硕士。曾任广东美术馆研究部研究员。近年来,她先后深层次介入大型学术性展览,当代艺术及建筑双年展。目前的研究及实践分成当代艺术策展实践、社会思想话题写作,及历时长久的大规模独立研究计划“国道”。自2008年以来作为助理策展人参与策划了、“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0年,独立策划了“夜间阅读”系列展览,分别在杭州、伦敦及期刊《青年视觉VISION》上完成展示部分,2013年将完成最终的话题成果展览及出版。主要编辑出版有《与后殖民说再见》及相关读本系列(2008-2012)、《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城市创造:第四届深港双年展》(2011)、《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等。
希拉·法勒
希拉·法勒,1976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是生活在柏林的策展人和电影制片人。她曾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摄影和影像专业,在伦敦金史密斯学院学习艺术史。法勒近年来在欧洲多个公共机构策划了一系列个展及群展,这些机构包括:柏林KW当代艺术研究所,安特卫普Extra City Kunsthal ,伦敦Iniva国际视觉艺术学院和柏林世界文化宫。法勒是2008年特伦蒂诺——南蒂罗尔举行的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第七届宣言展” 联合策展人。她的处女作《反艺术的罪行》(100分钟,2007年)已入选多个电影节和世界艺术场馆,包括柏林电影节,加拿大Hot Docs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和CPH:DOX电影节,并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德国ZKM媒体艺术博物馆展出。她的新电影《标志空间》将在2015年发行。法勒是柏林纪录片论坛的创办者及艺术总监。自2010年于世界文化宫起,在跨学科的研究背景下,这项两年一度的活动致力于制作和展示具有当代性和历史性的纪录片。她也是2014年第10届上海艺术双年展影像单元策展人。
尼古拉斯·布斯曼
尼古拉斯·布斯曼致力于将传统编曲的电音舞曲制作与观念艺术相结合。

他以不同的绰号和乐队名进行表演。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尼古拉斯也是情歌竞赛Grand Prix d’Amour的常任策划人。另外,其身影也出现在柏林三月音乐节,柏林世界文化宫和柏林跨媒体艺术节中。他游历了欧洲、日本、北美和中美,也并发行过大量的唱片。

尼古拉斯·布斯曼现居于德国柏林。
朱晔
朱晔,197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市研究者,独立策展人与艺术家,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城市与建筑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自2005年到2009年期间,朱晔主编了《辞旧36计》、《城市雕塑》、《街道生态》、《中国城市三次方》、《同济圈》、《十年重庆》、《文化遗产》、《灾后重建》、《中国人居》等期,着力于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表象之下的驱动力及其所涉及的广泛社会系统进行分析。2005年12月成立“嗯工作室”,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关于城市的可能性研究。从2007年开始,朱晔作为策展人,策划并执行过“城市_新山水”、“街道是我们大家的”等一系列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展览及一系列学术论坛交流活动。目前,由他作为执行策展人的另一项在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的展览活动“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仍在持续进行中。
主题馆电影项目播放时间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楼剧场

《殻》,导演:黄文海, 2010 | 13′ ,中国
影片播放时间:11:00,15:00
《利维坦》,导演:卢西恩· 卡斯坦-泰勒、维勒纳· 帕拉威尔,2012 | 87’,美国/ 英国/法国
影片播放时间:11:15,15:15
《无名者》,导演:王兵,2009 | 98’,中国
影片播放时间:13:00,17:00

2楼剧场

《Rati Chakravyuh》,导演: 阿西施·阿维昆塔,2013 | 106’,印度 / 德国
影片播放时间:11:00,17:00
《人民公园》,导演:张莫、史杰鹏,2012 | 78’,美国/中国
影片播放时间:13:00
《水手与海湾》,导演:CAMP,2013 | 83’,印度/ 阿联酋
影片播放时间:15:00

3楼剧场

更多
主题馆参展作品《新闻蓝调》的表演时间
本届双年展音乐项目策展人、参加艺术家尼古拉斯·布斯曼的《新闻蓝调》将在以下日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进行表演。表演分两场,时间分别为14:30和17:30。每隔45分钟,表演者将会有短暂的休息。

2014年
11月:23/25/26/27/28/29/30
12月:2/3/4/5/6/7/9/10/11/12/13/14

2015年
1月:2/3/4/6/7/8/9/10/11
2月:17/18/19/20/21/22/26/27/28
3月:1/24/25/26/27/28/29

表演者
王丽君,王丽娟,陈亦颖,戈炽倩,叶晖,孙大肆,劳拉,吴茂雄,周文蔚,邵金兰,杨莉,金羚,俞贤云,徐海东,黄鹃,梁慧敏,程金霞

《新闻蓝调》
《新闻蓝调》是一部概念歌剧作品,在本届上海双年展期间,一群专业不同、背景各异的上海本地歌唱表演者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献演。他们使用当日的报纸作为道具,用歌喉将新闻内容唱出来,与观众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从结构上看,这部音乐作曲项目就像一个游戏,表演者要么跟着别人的节奏演唱,要么自己领唱。因此,作品强调了集体的动态、力量和伪装。此作品是“从信号到噪音”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艺术家希望借此揭示我们的各种情感,以及我们每天在大量新闻包围下的自我存在问题。新闻以何种方式左右着我们对国际事件及自身的理解?新闻又是如何让我们成为各种 “假想圈子”(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集体(如国籍)的成员?我们作为个体,与集体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又是如何内化、甚至外化这些集体?《新闻蓝调》是尼古拉斯·布斯曼设计的一场社会和艺术实验。表演的最大看点是歌唱表演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以小见大,折射社会的动态机制、内部气氛,以及国际事务不断变化的环境。但与此同时,作品也将整个展览与人声的存在感以及经官方新闻渠道过滤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布斯曼是一名概念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最初学的是大提琴演奏,如今已拓展到多个音乐领域,从电子音乐到概念表演,都颇有建树。他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开展了若干项目,包括与奇可·迈洛(Chico Mello)组成的二人组 Telebossa;与韦纳尔·大弗代克(Werner Dafeldecker)组成的 Rydberg;与卢希尔·德撒莫力(Lucile Desamory)组成的 Nicholas Desamory。他是电影音乐作曲家、策展人,还是 Grand Prix d’ Amour作曲大赛的组织者。

By Mary

Tinggalkan Balasan

Alamat email Anda tidak akan dipublikasikan. Ruas yang wajib ditandai *